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演出信息
王彬彬“彬彬腔”
王海芳11-12-27评论(0浏览(12348
    上一页

下一页    


  王彬彬,锡剧泰斗、宗师,锡剧“彬彬腔”流派创始人。周恩来总理称赞其“唱腔抒情优美、柔中带刚、琅琅上口、字字清晰”。

  其主演的锡剧《珍珠塔》历演几十年不衰,乃锡剧最精华之代表作。他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尤其是《珍珠塔》、《双推磨》和《拔兰花》在20世纪下叶风靡东南地区,其唱片和录音带一直统领市场,销售非常火爆,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其《珍珠塔》、《双推磨》和《拔兰花》音带。他和梅兰珍演唱的中唱版《珍珠塔》,1989年10月12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他的很多经典唱段被编进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
  原锡剧研究所所长钱惠荣说:“称王彬彬为锡剧界的泰斗一点不为过,锡剧只有一个王彬彬。王彬彬非常镇得住场子,只要他一上台,闹哄哄的剧场会突然间静下来,他一亮嗓子,尽管没有扩音设施,但剧场内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清楚他唱的每一个字。这就是彬彬腔的独特魅力。”
  王彬彬先后拜何荣官、朱仲明为师,专攻小生。后又向锡剧老艺人韩源生、周宝祥、李如祥等学艺。19岁崭露头角。在上海、常州、无锡等地搭班演出。25岁自带戏班,后与锡剧名演员杨企雯、王兰英合作演出,名声大震。1947年参加无锡首先锡剧团。1951年参加无锡市文联首先实验锡剧团(后改为无锡市锡剧团)任演员。1953年曾进全国戏曲讲习会学习。1953年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在锡剧《拔兰花》中饰蔡旭斋,获演员二等奖。1956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会演,在《珍珠塔》中饰方卿,获演员一等奖。1960年曾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61年锡剧流派会演及1964年江苏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均以主演《珍珠塔》而获一等演员奖。擅演小生戏,兼演老生、花脸。勤奋好学,刻苦实践,博采众长,功底深厚,以唱功见长,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彬彬腔”。

“彬彬腔”的主要特点是:

一、抒情优美,韵味浓厚。王彬彬演唱,讲究字正腔圆,板头稳,

吐字清,咬字正,气息足,送音远,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字头,字腹,字尾的吞吐控制贴切,喷口和气口运用恰当,流畅自如,可听性很强。

二、音域宽广,圆润明亮。起腔高亮,落腔浑厚,有“虎头龙尾”

的气势。高音起腔,腔腹扩展,旋律起伏很大,可承受上下十四度左右,高音声若洪钟,余音缭绕,低音如长空雁鸣,激越清亮,扩展了唱腔音域,加强了唱腔旋律。戏剧家阿甲称赞王彬彬的唱腔为:“辞情咬字正,声情意味长,低回流水细,高吭云飞扬。”

三、节奏工整,旋律质朴。王彬彬在吸收前人的腔调上充分发挥嗓

音的优越条件,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刚柔相济,干净利索,润腔比较丰富,较多在高音区回旋,主旋律不变,小腔频频,流光溢彩,俏丽时华彩绚烂,悲壮时催人泪下,激昂时鼓舞人心,深情时动人肺腑。

“彬彬腔”起腔高亮,落腔浑厚,首尾腔相呼应,王彬彬在《珍珠塔》、《拔兰花》等剧中,有些唱段调门,起腔就达到了升高八度左右,这在锡剧一般生角中是很少走这样的高腔的。有人说:“王彬彬好行高腔,激越处如天马行空,驱遣自如,又往往如飞瀑自高处泻下,潺潺淙淙,在小溪中蜿蜒而去,抒情的多浅斟低唱,如太湖清波泛起,如二泉叮当作声,委婉有致,娓娓动听。”是对“彬彬腔”的绝妙写照。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