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演出信息
锡剧“彬彬腔”和“梅派”(钱惠荣)
管理员12-12-07评论(0浏览(7455
    上一页

下一页    

王彬彬的锡剧男腔和梅兰珍的锡剧女腔是锡剧生行和旦行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流派。他们在锡剧不同时期不断把锡剧唱腔艺术推上一个又一个较高审美层次,对发展锡剧是有独特贡献的。这一对璀璨的太湖明珠,建国后都为无锡市锡剧院所拥有,为锡坛增光溢彩了60年!由王彬彬、梅兰珍灌录的《珍珠塔·赠塔》在1989年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必须畅销100万张以上的唱片),为奠定华东三大剧种之一的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9年6月市锡剧院晋京,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时,周总理称赞王彬彬唱腔“字正腔圆,别具一格”,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说:“在当地,王彬彬的歌唱艺术很为群众欢迎,已形成一种流派”,人们称之为‘彬彬腔’”。自此,“彬彬腔”的名气格外响亮。“彬彬腔”在半个多世纪中,那高昂豪迈、刚中带柔、琅琅上口、字字清晰、俊逸飘洒、独树一帜的风格,影响了锡剧界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形成了“无生不唱彬彬腔”的局面。他在《珍珠塔·跌雪》中创造的经作曲徐澄宇同志将“南方戏”的南方调与锡剧“大陆调”揉合一起改编的“一夜功夫大雪飘”的四句“彬彬腔”,便是如今的当红小生周东亮,也是十分喜欢和倾倒,如今也忍不住的搬唱了!“彬彬腔”的魅力,不仅吸引了众多学生、兄弟剧种的专业演员,便是业余的锡剧爱好者都爱学唱,广为传唱。

早前的剧场缺乏扩音设备,也没有幻灯字幕,而王彬彬的演唱,能使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到、听得清,喧闹的老式剧场里,王彬彬出场一唱,观众顿时寂然无声,这并不是任何演员都能做到的。

王彬彬唱腔艺术的创造,晋京演出后更是达到了巅峰,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集中凝聚了他的艺术精华,一经录制成唱片和录音带后,长盛不衰,很多优美唱段被奉为锡剧经典,高腔魅力极大地影响锡剧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广泛传唱于民间。

梅兰珍既为自己的梅派唱腔造就了独特风格,又为锡剧女腔开创了新的腔型,这都与她出身于梅门世家分不开的。梅兰珍从小跟随父母亲闯荡江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她演过小旦、正旦、青衣、彩旦、反串过童子生、小生、老生、老旦以至黑头包公戏,嗓子能粗能细,唱腔能高能低,以声传情,腔随人异。1993年6月24日在大众剧院举行的《梅兰珍艺术生涯六十年》戏曲什锦专场演出时,唱了13个剧种的曲调,大展风采,人称梅兰珍肚里俨然是一座“戏曲声腔库”,南腔北调、无所不包。正是这座库里珍藏着丰富的音乐素材,积累了各剧种的经典唱段,经过一番借鉴创造,革新融化到自己的锡剧梅派唱腔里去,华丽多彩。难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说梅兰珍的唱腔是“又有喇叭又有箫”了。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学评弹(丽调)、沪剧(杨派、低腔低调)、越剧(戚派),并与徐丽仙、杨飞飞、戚雅仙结为四姐妹还同台联袂演唱,徐丽仙说她们的艺术唱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听锡剧梅派唱腔使人觉得又甜又新,甜在魅力,新在活力。她唱的花旦戏中,有十分丰富的装饰性花腔,无论是慢花、快花、高花、低花、长花、短花、散花、拖花、落腔花都能高音不窄、中音厚实、低音不浑、上旋下回、高低强弱,千变万“花”、驾驭自如。梅派唱腔的花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感情需要而来的,不是玩弄音符为变而变,而是因戏而异,因角色而变,所以人称梅兰珍的演唱是“一个剧目一个样,一个人物一个腔”。

传情传神、动听动人的“梅派”,主要是梅兰珍对自己演出的剧目,欢喜自己设腔,设计好后让作曲记谱,记好谱后再和作曲一起研究探讨,对过门的御接和安排,一个腔、一段腔地反复修改调整,直到合适时定谱。

她的流派唱腔的形成,是和音乐工作者密切合作分不开的。

梅兰珍是个勇于探索,敢于革新而且是卓见成效的艺术创造者,她创造的新腔,必有新意,既有锡剧传统的稳定性,又有借鉴变化的灵活性,锡剧梅派唱腔是充满着艺术生命活力的!

(作者为原无锡市锡剧研究所所长)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