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演出信息
墙基厚实 庭院轩敞(吴翼民)
管理员12-10-26评论(0浏览(6782
    上一页

下一页    

               墙基厚实庭院轩敞         

——写在无锡锡剧院建院60周年

   陈云同志生前对评弹界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道”的希望其实可以囊括所有艺术门类的,亦即出名家、名作、走正道。非如此,艺术便式微、便堕落,这规律对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团体可谓屡试不爽。无锡锡剧院建团(院)六十春秋,正是循着这一规律,才一路风光旖旎、一路华采斑斓,如同一出好戏,高潮频现,满台生辉。

   一个艺术表演团体,首要者得有好演员,得有名角。有好演员有名角才能演得好戏名剧。好戏名剧是伴着好演员名角传世的,如无锡锡剧院的《珍珠塔》是伴着王彬彬、梅兰珍、汪韵芝和季梅芳扬名的。那个年代,这四位名家既各为台柱,更共同组合成了一堵“艺术之墙”,把《珍珠塔》这座“庭院”打造得何等轩敞、把那时的无锡锡剧团打造得可谓美轮美奂!可以说,从王彬彬、梅兰珍等那一代起,无锡锡剧团(院)就呈现了艺术人才成“墙”的壮观现象,大概在锡剧界鲜有能比肩者,以《珍珠塔》进京而名闻遐迩,《红花曲》唱响而风靡一时为标志,奠定了无锡锡剧院在锡剧界老大的地位。

   余生虽晚,王梅汪季的艺术风采也是领略过的。响遏行云的“彬彬腔”和婉转华丽的“梅派”让多少戏迷为之倾倒!直到现在,“彬彬腔”和“梅派”仍是锡剧生旦之“衣钵”。八十年代时,在梅兰珍专场演唱会上,这位年逾花甲的艺术家把各种地方戏曲表演到淋漓尽致的田地;那时的王彬彬亦余威犹存,偶到农贸市场一个“叫头”,让肉砧墩屠夫也服服帖帖奉上最好的部位猪肉。笑话归笑话,老一辈艺术家要雅得雅、要俗见俗、功力之深厚于兹可见一斑。但到了新时期,这堵曾经高大的“艺术之墙”毕竟饱经风霜,如巍峨长城,渐成瞻仰膜拜的名胜了;好在其时也,风生云起、土垒墙高,又一道厚重的“艺术之墙”已经形成,那就是顾国英、谢志英、华金瑞、李桂英以及其后的小王彬彬、袁梦娅那一茬中坚实力演员把锡剧舞台描绘得多么流光溢彩。当然,这一堵“艺术之墙”中也有像小王彬彬这样略胜一筹的“柱子”。这是必然的,因有厚墙,乃有坚柱;因有高原,乃有奇峰。峰和柱是挺立于高原和厚墙上的。高原和厚墙才是基础和根本。就因为有这一道无愧于前辈的“艺术之墙”,无锡锡剧院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呈现了又一次辉煌。至今,这一个个名角的名字仍掷地有声。值得一提的是小王彬彬和李桂英二位著名演员,前者赓继乃父风范,摘得“梅花”大奖,又为其后的新一茬演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今成了锡剧院和锡剧界执牛耳人物;后者在尽展自身艺术风采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向扩大锡剧影响的艺事活动中去,她一手策划的2010年《太湖雅韵》锡剧流派演唱会是新世纪锡剧名家名流派之空前豪华大展示。

   笔者长期在文艺界工作,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文联着意推出新一代锡剧名角的时候让我撰文推介过。当时推介的对象有潘佩琼、黄静慧、潘华、过之红、陆敏健、吴明龙等。我很认真观摩了他们演出的相关大剧目和小段子,一看之下,禁不住拍案叫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之谓也。一茬行当齐全、风格各异的青年名角,加上后来加盟的陈云霞,这一艺术精英群体完全能够继承前两茬锡剧名角而毫不逊色,无锡锡剧院果然后继有人!

   又一堵“艺术之墙”崛起于无锡锡剧院、崛起于锡剧舞台,这是锡剧院的幸运、锡剧界的幸运。我看这堵“艺术之墙”,于继承传统艺术中又有了新的突破,——潘佩琼的潇洒飘逸、黄静慧的俏丽灵动、陈云霞的秀美凌厉、潘华的厚实苍劲、过之红的雍容端娴、陆敏建的洒脱灵敏和吴明龙的谐趣夸张皆自成一格,可赏可品,可圈可点。可喜的是黄静慧和陈云霞双双荣膺“梅花”,为这堵“艺术之墙”缀得几许美艳芬芳!更可喜者,在这堵“艺术之墙”风华不减的同时,又一道以王子瑜、姜雪峰、蔡瑜、冯佼、花红、邵新峰等为代表的“艺术之墙”也已经拔地而起,显示出勃勃生机,为构筑又一座轩敞的“艺术殿堂”搭起了“框架”,我们为之欣然、为之鼓呼。

   回首无锡锡剧院六十年历程,那是一道道“艺术之墙”崛起、一座座“艺术殿堂”建造的历程。愿锡剧艺术生生不息,锡剧事业代代红火!

(作者为原无锡市文化局艺术研究所副主任)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