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演出信息
无锡锡剧博物馆创意浅谈
钱浩良 礼夫07-04-16评论(0浏览(2307
    上一页

下一页    

穿过无锡大成巷步行街繁华商铺,粉墙黛瓦的锡剧博物馆进入了视线。这里已成了锡剧艺术又一窗口和戏迷新家园,为无锡添抹了一道厚重的文化印记。博物馆的独特创意值得为之解读:

包  容

锡剧界一直存在着“发源地之争”和“老大之争”,集点均在无锡市锡剧院,所以,是一个院团的院史,还是锡剧界的家谱自然成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毋容讳言,长期以来无锡锡剧院以发源地和两个“锡”叠在一块牌子上的天然禀赋,以及“彬彬腔”、“梅派”两大艺术流派和《珍珠塔》等经典剧目的辉煌,一向为同仁和观众所推崇。这既为发源地争光,也为锡剧艺术添彩。然而,博物馆需要跳出无锡,以大锡剧的视角纵观锡剧成长史,横看各院团成就。于是,以锡剧的起源、衍变、成型的时序为脉络,各时期、各地区、各戏班的作为和演员的影响力来记录锡剧的历程;以统一称为锡剧以后的重大艺术活动为载体展示经典剧目、流派名角、资深编剧、导演、音乐、舞美专家、院团成就等确定为锡剧博物馆的切入点。对于“常锡文戏”和“常锡剧”,以往都各自表述,各有侧重,而博物馆必须客观记述锡剧发展史中的这种现象。其实,一个剧种在其孕育、生成过程中,得到多个地区人民的养育和不同艺人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先天优势。锡剧是无锡的,但也不仅仅属于无锡,再说,修史应涵盖所有为锡剧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地区和人们。锡剧博物馆在展示16位著名锡剧演员的画像和流派特色等方面,当然要兼顾地区分布和部分县剧团,尽量让其更有广泛性。总之,在对文物史料的选撷和编撰陈列陈设大纲的过程中,包容性成了锡剧博物馆的必然选择。

厚  实

由于历史久远和受当时文明程度的制约,早期的锡剧难以留下片言只语的资料,即便有一些资料,也因种种因素或散落或湮灭,基本上不具备博物馆所必需的实物和其他条件。于是,我们咬定目标,确定花最大力气去弥补史料的不足。锡剧老前辈和社会各界踊跃捐赠,以及卓有成效的征集、挖掘,使得锡剧发展过程中的众多史料、实物逐渐浮出水面。出人意料的是一张民国35年无锡县政府批准无锡文戏改进会成立的批文,这对于1950年以前几乎没有正式团体也很少有档案记载的地方戏班而言,实属罕见;锡剧第一张唱片,1921年上海的美国胜利唱机公司灌制的袁仁义等演唱的《珍珠塔·赠塔》、《林子文·陆素珍探监》,以及新中国第一张唱片等各类唱片,纷纷从老前辈的家里慨然献出;1989年的《珍珠塔》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含金量颇高;70多年前锡剧尚处在幕表戏时,一个戏的剧本就是薄薄的一页或几页毛边或申报纸手写而成,有毛笔,后期也有钢笔、圆珠笔,发黄且脆的纸,让人不忍去触摸;电影《珍珠塔》的拷贝是从民间收集到的安徽省池州地区放映的版本;一些繁花似锦的剧本、连环画等手写本、出版物等,都是许多长期从事锡剧艺术的同志闻所未闻的;延绵近一个世纪的报刊报道、演出海报、千余张说明书、一组组乐器、一件件道具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留下了从乡土小戏种发展成华东三大剧种之一的串串脚印,记录着一个个剧团、一出出剧目、一代代演员和编、导、音、美专家;几百张毛泽东等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及社会名流与锡剧演员在一起的照片、陈云同志1983年9月关于锡剧《珍珠塔》的谈话记录、叶圣陶老人多次为锡剧的题词,畅叙着锡剧艺术沐浴的春风;著名艺术家或后人捐赠的演出戏服、头饰,早期印刷剧照的锌版、照片、书籍、音像制品,无疑添加了厚实度;各院团敞开档案室的大门及戏迷、民间收藏者的捐赠,大大丰富了藏品,而且大多是珍藏了几十年的珍品;从吴江市文联编的《鲈乡锡韵》中发现了1965年人民画报封面刊登的吴江县锡剧团下乡为农民演出先进事迹的照片,当时能登上人民画报封面是很不容易的,这佐证了锡剧与水乡人民的鱼水深情;惠山泥人手捏戏文的“春台戏”演出的情景以及小城戏楼演出同场戏《克宝桥》和当代的新版《珍珠塔》三组戏文巧妙构成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杰作的珠联璧合,与之匹配的舞台模型精雕细琢、形象逼真。在环境布置设计上,也是匠心独运,戏曲服饰、雕塑、戏曲刀枪阵列、锡剧发源地严家桥大型浮雕;船棚轩、宫灯、古戏楼鸡笼藻井吊顶、古亭子、网砖、仿古青砖门框、柱子、鸡笼、蓝印花布的窗帘等细节无不传递着锡剧深得源远流长的吴文化之滋养,此曲只应太湖有。著名红学家、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题写的馆名,和中国戏剧界泰斗刘厚生先生撰写的馆铭为锡剧博物馆增添文气。抚摸着二千余件图、文、实物,不由庆幸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和数次运动的荡涤,既然还留下了这么多宝藏,也为锡剧艺术的厚实而倍感欣慰。

 

开  放

建造锡剧博物馆是保护锡剧的有效举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从一般意义理解博物馆的话,锡剧又是难以进入殿堂的。是在博物馆里保护,还是在发展中保护,这就成了一个新课题。兼顾两者,我们就必须给锡剧博物馆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开放式和参与性。首先,要突破目前国内戏曲博物馆大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即便内设戏楼、舞台也仅是点缀或太简陋,演出也仅停留在原生态,以及戏园子几乎没有一点陈列陈设展示功能各自单一的模式,建设一座静态展示和动态演出的互补、活化的博物馆,尤其要在演出展示上下功夫,所以二楼辟成戏楼成为共识。舞台是建成古戏楼还是现代舞台呢?戏楼与博物馆风格吻合,但实用性欠缺,尤其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距离;现代舞台实用性强但也有与博物馆风格相悖以及面积不足等之短。反复权衡下,选择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即观众厅和舞台外形按传统戏园子设计,舞台内核功则有现代化气息。观众厅的落地格子窗以及古色古香的桌、椅、茶几、楼座的包厢等具水乡茶馆风味,配以一流的现代声、光、电设备的舞台内核,既满足当代人回味锡剧原生态和寻找城市早年印象的怀旧寻根心态,又能享受到锡剧艺术综合之美。参与性,就是让观众在欣赏演员表演之时,可任意点演员、点剧目,也可以上台唱一段锡剧;一张方桌,舒适的大圈椅围坐四周或包厢里喝香茗、嗑瓜子、尝小吃,悠然看戏,休闲而惬意;在此会友、洽谈生意、谈情说爱感到有层次,有文化,有个性;此处让人很快触摸到无锡,着力营造一种新的演出形态,为拉长演艺产业链留有充分的空间。

而今,包容、厚实、开放的锡剧博物馆已成了无锡一道新的文化风景线,还将会不断完善、充实,为文化名城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