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锡县堰桥乡如何将当时亏损的企业扭亏为赢,主人公叶立新又做了哪些为家乡社队企业寻到一条生路,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锡剧《太湖春早》,将于9月20日19:30在常州现代传媒中心金色大厅上演。 剧情简介:在全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时,具有 “四敢”精神的转业基层干部叶立新,其所在的无锡县堰桥乡企业面临亏损困境。他不惧困难和质疑,积极推动 “一包三改”政策,包产到户引入社队企业,改干部任命制为选聘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制。过程中,他遭遇了一些保守派的反对以及企业转型初期的各种难题,但叶立新始终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将堰桥乡的企业成功扭亏为盈,创造了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奇迹,叶立新也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乡镇企业发展创新之路。这部剧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立新等一代创业者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
剧种简介: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嘉庆至道光年间,主要流行于无锡、常州一带。其表演细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江南水乡的韵味。演员通过唱腔、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 等阶段,不断丰富和完善,在 1954 年正式定名为 “锡剧”。2008 年 6月,锡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彩亮点:锡剧本身具有独特的唱腔特色,在《太湖春早》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唱技巧,将锡剧的唱腔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唱腔或婉转悠扬,或激昂澎湃,与剧情紧密结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剧中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有坚定推动改革的主人公,还有支持改革的群众、对改革存在疑虑的干部等,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舞台设计上,通过精心打造的布景、灯光、音效等,营造出了浓厚的江南水乡氛围和时代感。太湖风光的背景、斑驳的白墙黛瓦、“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等元素,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 “一包三改”的年代,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和代入感。该剧充分融入了无锡的地域文化元素,如江南水乡的风情、无锡人民的生活习惯等,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无锡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锡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太湖春早》在传承锡剧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锡剧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为锡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9月开幕。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宗旨,设置开闭幕演出、新创剧目会演、舞台艺术作品展览、优秀艺术作品展览、“艺动青春”江苏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示、紫金小剧场剧目展演、大学生戏剧展演、群众文化活动等板块,涵盖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民间工艺、群众文艺等多类别超百场活动。
其中,18部新创剧目会演、10部优秀剧目作品展演、3部优秀音乐作品展演在省内主流媒体进行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