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剧院动态

                即时播报

                演出信息

文心赏戏 | 锡剧《珍珠塔》微评
发布时间(24-09-20浏览(1669

   

01
锡剧经典  历久弥新
名家风骨  魅力长青
  作为一部传统戏剧,锡剧《珍珠塔》虽然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但整个观剧的过程却是相当愉悦。故事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包括故事里所传递出的朴素价值观,都有很强的民间性和欣赏价值,另外在舞台的完整性、各演员在场上的配合度也非常高。所有的戏曲都是用“情感氛围”来推进叙事、讲述故事的,《珍珠塔》里的音乐、唱腔、动作的设计就很好地服务于这个“情感氛围”,无论是男女主人公的对手戏、独唱,抑或是剧中的“反面人物”所制作出的戏剧冲突,从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一部经典老戏的价值所在。当然,戏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演员有魅力才吸引观众,我妈妈说哪怕台风天也去看的原因,就在于这部剧的男主演是锡剧大师王彬彬的儿子:“小王彬彬”老师,全程近3个小时的演出,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是一个志存高远、玉树临风的“方卿”,高亮的嗓音、平稳的气息、潇洒的台风,让人丝毫不觉得他已是一位70多高龄老人了,我想只有对戏剧长久的持有一种笃诚,才能让这位艺术大师保有如此的状态。当现在的演出市场上普遍都在追逐新编剧目时,有时候传统戏反而显得更有吸引力。这些几十年、几百年留下的宝藏传到今天,观众更能从中见识到戏曲本身之魅力,“保守”与“”敬畏”的组合,也一样能够吸引观众走入剧场。
作者:严巍

02
海上又起常锡风  珠塔再吟彬梅韵
  一部几代艺术家汗珠串成的《珍珠塔》,经千百次舞台倾情的历练,千万名观众鼓掌喝彩的洗礼,昨晚由小王彬彬领衔的锡剧《珍珠塔》再次唱响申城舞台,再度倾倒上海戏迷。尽管台风即将来袭,红色警报发布,但宛平剧院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声一腔掌声不断。这是广大戏迷对锡剧艺术的敬爱,对彬彬腔艺术魅力的敬慕,对花甲之年技艺精湛艺术家的敬仰。古稀之年演绎舞象之年,他诠释的方卿,兰云堂,虽布衣蓝衫,举手投足却有一介书生的锐气,受辱不惊反唇相讥,心高气傲胸怀鸿鸪大志,九松林,雪虐风饕逆境博击,跌扑翻滚白衣不摧……小王彬彬的唱,字重腔轻,吐字重在字头,声声传情;他的念,铿锵有力,字字入耳;他的做,精在步履、气于水袖、神藏眉宇。花园赠塔姑表恩,襄阳寻母珠塔情。彬彬腔与梅韵的黄金搭档,彬腔的腔高气足,梅韵的甜糯细腻,两人唱演的情感交流,把方卿儒雅大方坚毅睿智、翠娥的端庄优雅矜持稳重,演绎得栩栩如生。家喻户晓的故事,耳熟能详的常锡滩簧,常演不衰,何其魔力,这就是角儿的魅力、粉丝的活力。
作者:杨钜华

03
大家闺秀陈翠娥  梅派艺术代相传
  锡剧《珍珠塔》中的“留弟赠塔,闻变哭塔,祭奠遇婆,襄阳重聚”几折,诠释陈翠娥的亲情、恩情和儿女之情,她面对方卿,解脱表弟贫辱之结,解扣母亲言语之过,解谢方家相助之恩,解托思弟儿女之情。陈翠娥是一位端庄优雅矜持稳重的闺阁小姐,蔡瑜老师在唱腔的运用上,轻吐慢扬的声韵来表现大家闺秀的矜持稳重气质,不温不火的运腔技巧诠释御史千金的端庄优雅风度,委婉细腻的润腔更频添了几分妩媚动人的韵味。哭塔一段,悔怨交织,情之深爱之切,悲泣的尺度把握得十分恰当。梅派独特的风格,悠扬动听,丝丝入耳,特具感染力。上海戏迷们为梅派的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获多项奖项的艺术家蔡瑜老师鼓掌喝彩致敬。
作者:顾友芳

04
救儿场逾古稀
慈父出征海上宛平
珍珠塔一枝梅
群芳演绎谱写华赋
  9月15日晚,托群友顾友芳之福,群内众多戏迷有幸赴宛平剧院领略天王级小王彬彬的艺术风采。这是锡剧彬彬腔和梅派唱腔相映成辉的盛宴。依旧青春体形的小王彬彬宝刀不老依然发挥自身嗓音的优越条件,行高腔,调门特点犹如蓝筹股上市,高抛升高八度、声若洪钟、高亮云飞扬。然后在高音区回旋,气势如虹。吐字清,咬字正,气息足,送音远。喷口和气口浑然天成。受姑妈“胯下之辱”时,唱腔悲壮催人泪下,激昂鼓舞人心。向表姐倾诉衷肠时,深情款款动人肺腑。小王彬彬的状态之佳匪夷所思,除了低音随着岁月有所减损外,都堪称完美。在“跌雪”风雪交加这场戏中的大幅身段表演小王彬彬作了简化处理,但难能可贵的是演绎了“抢背”!锡剧梅派第三代传人蔡瑜演的陈翠娥扮相靓丽清秀,端庄大气。略举“哭塔”一折为例,蔡瑜悠扬动听的女高音放悲时声闻于天、哽咽时音似游丝。加以乐队悲切的渲染,感人至深。与小王彬彬同频共振矣!姑妈方朵花彩旦饰演者董旭红,她三旦(老旦、花旦和彩旦)于一身,以持重、俏丽和夸张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一个高傲、显摆、势利略有文才的珍珠塔核心人物方朵花。在过场戏中小丫鬟彩萍向小姐报喜说来了客人时72个他的哑谜式唱段是《珍珠塔》绕不过的梅派经典。优秀青年演员黄静唱得抑扬顿挫,唱做并举、欢乐俏皮。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当晚的戏曲音乐伴奏洋溢着正宗的浓浓锡剧传统味道。也与时俱进融入了大提琴、大贝斯和合成器,从而夯实了整剧的根基。其中第四场“许婚”岳父与方卿辞别时的背景音乐:箫与大提琴重奏脉脉含情、密意幽悰。令我赞赏不已。观剧后的思考:1、彬彬腔脍炙人口,但《珍珠塔》中有九大段方卿的唱腔基本上起腔都是高开高走。未免产生审美疲劳。当然酷爱的人会直呼过瘾!2、乐队配有唢呐手,当晚寿庆的迎宾曲牌和剧终完婚大团圆奏乐都没有唢呐参与。莫非我耳朵出现了屏蔽,漏听了?
作者:李光煦

05
《珍珠塔》 锡剧飘香:
无锡市锡剧院上海演出受热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在上海中国大戏院观看过王彬彬、梅兰珍、汪韵芝老师们主演的《珍珠塔》。我和梅兰珍老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通过沪剧杨飞飞老师认识。梅老师每次来上海,杨飞飞老师都会邀请我一起参加活动。曾经无数次采访拍摄过她的照片,她最后一次与公众见面是2012年1月15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滩簧戏汇演。我拍摄的照片应该是她在公众中最后一次留下的照片。
  她们四姐妹:徐丽仙、杨飞飞、戚雅仙、梅兰珍。她们的合作演出活动我都参加采访的。百度百科上梅老师的照片也是我拍摄的。
   这是2012年1月15日我采访拍摄的梅老师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滩簧戏汇演的照片。                   作者:剑鸣视点

上一篇下一篇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