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涓生之路》
献演清华大学
-百年经典 大师风骨 对话当代学子-
6月的清华园,草木葱茏葳蕤,学子蓬勃向上。荷塘水木湛清华,锡韵萦绕象牙塔。
时隔三年,无锡市锡剧院再度走进清华大学。6月7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内座无虚席,无锡市锡剧院、东台市锡剧团联合创排的锡剧《涓生之路》倾情献演。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胡东成,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崔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所长王馗,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柳永红,无锡市文联副主席李曦等出席观看演出,本剧主创仲春梅、安凤英、韩剑光以及多家媒体主编观看演出。
现场气氛热烈,谢幕时掌声雷动,学子们沉醉在剧情中,久久不愿离去。百年光阴荏苒,大师风骨依存,锡剧《涓生之路》改编自鲁迅先生1925年创作的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小说《伤逝》,剧目呈现了旧时代知识分子在沉沦中觉醒、在觉醒中奋起的心路历程。作为“国民大师”的鲁迅先生,至今仍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和阅读里,仍在和当下的我们对话。一百年前的故事与当代青年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擦出了思想的火花。这是一堂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美育思政课,也是地方戏曲与高等学府的融合碰撞。
国家一级演员、锡剧“彬彬腔”第三代嫡传王子瑜领衔主演,饰演“涓生”,展示了唱念做打扎实的艺术功底、锡剧“彬彬腔”鲜明的流派特色和艺术道路上的不断成熟,刻画了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国家一级演员、锡剧“梅派”第三代传人蔡瑜饰演“子君”,展示了优秀的艺术造诣和锡剧“梅派”醇正的艺术特色,呈现出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的情感历程与内心世界;国家二级演员殷晓刚,国家一级演员花红、姜雪峰、冯佼、邵新峰以及优秀青年演员周雁共同演绎。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坚守育人初心,培养了许多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与清华大学有着悠久深厚的渊源。百年光阴中,水乡无锡曾经滋养了钱锺书、钱伟长、钱伯初、顾毓琇、唐孝威等众多青年才俊,他们从家乡走出去,踏入清华园,日后在各自领域成就了一位位享誉世界、学贯中西的科技巨匠和文化巨擘。
多年来,无锡市锡剧院先后走进国内多所高校演出,传播弘扬锡剧艺术。清华园拥有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气息,2021年剧院首次走进清华大学演出经典传统锡剧《珍珠塔》。如果说《珍珠塔》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经典,那么《涓生之路》就是一台青春奔涌的新作,剧院以全新阵容亮相,给莘莘学子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收获和内心的触动。2024年是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时代呼唤精品,人民需要力量。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时代发展,倾力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锡剧精品。一代代锡剧艺术家赓续接力、一部部新品力作不断涌现,在这个赛道上以永不停止的前进争先步伐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我革新精神,历经岁月洗礼和舞台沉淀,接受当代观众的欣赏与评判,在新时代不断崛起。
演出结束后,召开专家座谈会,与会领导专家表达了对本剧的肯定和赞赏,都非常惊喜,认为这是鲁迅作品改编的上乘之作,也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的一股清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有专家提到演出十分触动人心,并且在清华演出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并且质感和肌理都非常扎实,体现了当代人对鲁迅的理解;也有专家提出,这不单单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演绎更是对鲁迅文学精神的延展,致敬鲁迅,致敬青春,犹如明月清风一般,和鲁迅先生穿越百年对话。希望剧院再接再厉,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剧目整体呈现更上层楼。
重塑经典,活化呈现优秀文学作品;致敬大师,感受鲁迅精神时代写意;弘扬经典作品不朽魅力与当代价值,努力打造新时代锡剧艺术创新之作。当代学子依然在鲁迅先生作品中找到灵魂的共鸣,找到“向上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