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泉映月.随心曲》获优秀剧目奖(20台获奖剧目中位列第5),剧院书记、院长吴明龙(左一)领奖



主演小小王彬彬获优秀表演奖



导演张曼君获优秀导演奖,剧院代表代领(中)
转载自2013年11月26日《无锡日报》作者:单红
昨从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传来喜讯:无锡市演艺集团锡剧院创排的《二泉映月·随心曲》喜捧中国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在共计29台参评剧目根据评委投票数排序最终评出20台获优秀剧目奖中,位列第5名,名列前茅,备受瞩目。这是无锡继锡剧《江南雨》在第10届中国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之后,再捧这一国家级大奖。而在本届戏剧节单项奖的角逐中,该剧导演张曼君获优秀导演奖、演员小小王彬彬获优秀表演奖。
■精耕本土题材出精品
一个阿炳、一曲《二泉映月》,成为无锡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锡剧《二泉映月·随心曲》正是以无锡民乐大师华彦钧(瞎子阿炳)为题材而创作的。不同于民族舞剧《阿炳》与1995年版《二泉映月》的是,《二泉映月·随心曲》从阿炳的个人情感入手,讲述名曲乃为大师心声流露,诠释手法更人文、也更具戏剧效果。
从剧本创作,到投入排戏,《二泉映月·随心曲》均贴上“冲奖戏”的标签:300多万的投资,创锡剧创排之最;引进名编郑怀兴、名导张曼君,确保剧目品质。“阿炳与‘二泉映月’是‘最无锡’的文化,用锡剧演无锡事、无锡人,是最有特色的。自1995年至今,我们有了近20年的积淀,自信能唱好阿炳这出大戏。”锡剧院负责人吴明龙告诉记者,精耕本土题材,成为该剧夺得大奖的前提。
■名导名家合力出好戏
张曼君,在业内有着“金牌导演”的美誉。其执导的剧目屡获文华大奖。2012年,当她出现在锡剧院排练厅时,张导具有艺术张力与感染力的排戏过程,让《二泉映月·随心曲》的全体演员对该戏冲奖充满信心。
一部《二泉映月·随心曲》,折射锡剧院全体演职人员的“精品意识”。在《珍珠塔》、《红花曲》后沉寂多年的锡剧,太需要一台好戏来充当地方戏曲的爆发点。面对一个好剧本,全院国家一级演员全都披挂上阵,按角色分工各司其职,没有人挑剔角色的轻重、戏分的多少,名导名家合力,共同造就一出好戏。
■推陈出新锡剧传承“有戏”
《二泉映月·随心曲》,是锡剧诞生地———无锡锡剧院整体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小王彬彬、小小王彬彬父子同台;黄静慧、袁梦娅、陈云霞、潘华、潘佩琼等国家一级演员率蔡瑜、花红等优秀青年演员同台献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合作,锡剧传承“有戏”。
出戏,更要出人,锡剧传承才有希望。一部《二泉映月·随心曲》,走出小小王彬彬、蔡瑜、花红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其中,锡剧一代宗师王彬彬之孙小小王彬彬,在由昆剧老生转行为锡剧小生的一年时间内,通过《二泉映月·随心曲》一剧的磨砺,继斩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后,此次又一举夺得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
据了解,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为中国戏剧的国家大奖。第13届中国戏剧节上,全国范围共有29部剧目送评,仅江苏就有6部,其中,东道主苏州占了4席。在激烈的竞争中,《二泉映月·随心曲》能喜捧优秀剧目奖实属不易。
据悉,评上优秀剧目奖后,《二泉映月·随心曲》已具备冲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