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锡剧院!
剧院动态

                即时播报

                演出信息

让锡剧进校园上课堂
发布时间(08-02-13浏览(1246

   

编者的话:自本报发表对锡剧界人士的访谈,并向社会各界征集“锡剧改革与传承”的良计妙方以来,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许多读者纷纷以电话、来信和网上传稿的形式加入到这一讨论之中,充分表达了广大市民对锡剧这一我市优秀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钟爱之情。今日本报摘登一位80后小青年的网上传稿,他的一些观点不无新奇和可借鉴处。
  我们欢迎更多的读者加入这一“关注锡剧,共话传承”的讨论之中。来稿请寄:无锡市学前东路1号 无锡日报文体部 邮编:214002;电子邮箱:randy1926@126.com.
  笔者是一名80后的无锡人,小时候看过无锡电视台播放的锡剧《珍珠塔》,当时感觉还蛮好看的,这是笔者与锡剧的最早接触。高中时,在暑假中看过新版《珍珠塔》和锡剧音乐剧《青蛇》,演员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表演给人看的,观众是其生存之本,传承和繁荣锡剧艺术离不开广大观众的支持,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据笔者观察,不谈喜欢,80后的同龄人中接触、了解锡剧的并不是很多,这与锡剧艺术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普及不够有很大关系,现在无锡人从小到成年的正规教育阶段,严重缺乏锡剧文化的熏陶。为此,笔者建议应该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艺术、音乐等相关教学中(课外活动也可)增补锡剧的内容,可包括常识介绍和剧目欣赏等,既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可培养热爱家乡的意识。
  高等教育的天地更加宽广,江南大学等无锡高校完全可以也应该开设锡剧的讲座或选修课。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这是弘扬锡剧文化,宣传锡剧,宣传无锡的绝好机会,不应错过。笔者就读苏州大学时,2003年学校与苏州评弹团合作,由朱栋霖教授牵头,在全校首开“苏州评弹鉴赏”的公共选修课。记得第一课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光裕书厅上的,著名青年评话演员王池良表演的《康熙吃凉粉》,一改传统的说法,苏州话中夹杂普通话解释,使得不懂吴语的外地学生也能听懂,还捧腹大笑。后来每次课在校园教室上,邀请苏州、上海评弹名家前来表演,先是20分钟讲解评弹知识,然后表演一回书。一学期时间很短,最后同学不可能学会表演评弹,但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大学生对评弹艺术的兴趣与鉴赏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苏州也变得更喜欢。
  有一次,前来上评弹课的正好是名家吴君玉老师,他在介绍弹词《珍珠塔》时,还放了一段锡剧《珍珠塔》的VCD,作比较欣赏。结果很多苏州大学的同学对无锡锡剧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笔者很是自豪,还帮外地同学“翻译”。苏州大学引入苏州评弹鉴赏课的做法值得无锡高校借鉴。笔者就了解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开有锡剧协会班,将锡剧带到了常州的大学城。
  另外锡剧作为戏曲戏剧的一种,也是文学艺术研究的对象,江南大学有文学院、艺术学院,还有影视戏剧文学本科专业,无锡还有江南影视艺术学院,这些学术研究和教学单位也可以为锡剧文化的普及和研究贡献一份力量。(顾烨青)

上一篇下一篇

 

即时播报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