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是家住锡城锦绣花园的张玲娣阿姨作东请客看锡剧的日子,临近晚上7点,感人的一幕在锡剧博物馆如期上演――街坊邻居、戏迷朋友纷纷赶来,在感谢和祝福声中,张阿姨和来宾或握手,或拥抱,激动的她曾数次流下眼泪,“能有这么多朋友来捧场,今天真的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了!” 锡剧博物馆开放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张阿姨是第一位来此包场的市民,当看到全院满座而客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场,几乎每天都在锡剧博物馆办公的市锡剧院副院长季志良向记者感慨:“张阿姨这一次的尝试异常可贵,为锡剧市场提出了一种可贵的消费模式――只要老百姓需求,我们最好的演员和最好的戏都为他们直接服务。过去老百姓和朋友联络感情一般都流行送礼,比较浪费,但是现在请大家一起看戏,不仅更热闹,而且这样的文化消费方式更有意义,真正为地方戏曲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包戏:缘自对锡剧的“痴迷” 张阿姨表示包戏请人看锡剧是她多年来的心愿,“锡剧是我一生的最爱,过去生活苦,最难的时候连针线都买不起,是锡剧给了我很大的快乐,现在有这么幸福的生活,一定要回报社会。” 由于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张阿姨平时都是省吃俭用的,但是看戏她却绝不含糊。据锡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戏楼一有戏,她就会过来买票看戏,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有时候戏楼会送票给她看戏,但是她往往会把赠票送给她的老姊妹,而她自己则重新买票看戏,此次专门花钱包场,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感受锡剧的魅力。 当晚的锡剧博物馆戏楼内其乐融融,而张阿姨的举动也感动了演员们,他们在台上的演出格外卖力。“无锡锡剧院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国家一级演员都来了,我们的演员就是为老百姓而服务的,如果今后还有其他市民像张阿姨那样来我们这里包场,我们的演员随时为他们奉上精彩的表演。”季志良向记者说道。 包戏:为繁荣锡剧添新贡献 从认识了几十年的老乡亲到结交了没多久的新朋友,来宾们挤满了小戏楼,原有座位和加座都不够用了,晚来的只能在过道中站着看戏。张阿姨向记者说,当知道她要包场的消息后,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们都强烈要求过来看戏,“他们一来是给我捧场,二来是他们实在喜欢锡剧,这里的邻居里面年纪最大的已经97岁了,还有许多是年轻的小辈。”“你看,我都只能坐在楼梯台阶上看戏了,锡剧在无锡还是有市场的呀。”市锡剧院院长钱浩良用幽默的口吻向记者说,“我们的文艺服务是面向老百姓的,现在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就提供好戏,而张阿姨这一次在锡剧博物馆开了一个好头。” 为各类戏曲团体构筑演出舞台,为年轻演员创造成长空间,为戏迷票友提供活动场所,锡剧博物馆戏楼自开放以来发挥了多功能,实现了高利用率,而随着市民包场看戏这一形式的出现,锡剧博物馆的服务性又将提升一个层次――老百姓可以用可承受范围内的价格“点播”一场好戏,和亲朋好友们一起分享美味的“文化大餐”,而且这一过程又客观上促进了锡剧市场的繁荣,为锡剧的传承和传播赢得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